|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東北3省危機來臨 “三拼”失靈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東北正在面臨危機!當2014年大陸各省GDP增長數據出爐之後,各方已經達成了這個共識。此前媒體不僅爆出占中國內陸油田總產量近四分之一的大慶油田將減產150萬噸,而且一篇《經濟學人》一篇《東北地區經濟:重返嚴寒》將東三省的問題擺在了台面。事實也的確如此,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在中國31省份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速排行後五。它們6%的增速比全國增速低1.4個百分點。更嚴重的是,它們10月工業產出年同比增長僅為0.5%,遠遠低於國家平均值7.7%。更為嚴重的是,擁有1,1000萬人口的中國老工業基地正在經歷嚴峻的人口紅利的消退。在幾十年的艱難時期後,最近東北地區似乎要經歷重振。現在的問題是,它的落後是否僅是一個階段,即一個從重工業基地轉向現代生產和東北亞貿易中心的過渡階段;還是它的問題已經根深蒂固,積重難返?東北三省又是如何一步步從“共和國長子”成為“改革失意者”?


  偏安一隅 至關重要

  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狹義上指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三省構成的區域,廣義上則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舊為東三省管轄之內蒙古東四盟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在內。土地面積為126萬平方公裡,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3%,2010年GDP總量33367億元,占中國全國的8.38%,人口1.2億,占中國全國總人口的9.18%。



  


  陸昊能否重振東北的經濟?

  東北地區在久遠的中原王朝主導中國的時代並沒有留下獨特的烙印,對於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來說,東北不僅意味著野蠻的少數民族,塞外的苦寒也成為它遠離政治中心的理由,僅僅能成為一個罪犯的流放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644年清軍入關,東北作為滿族人的“龍興之地”也經歷長達百余年的“閉關”。康熙七年(1668年)推行民族封禁政策,以致造成東北大量的無人區。幹隆皇帝曾發布諭令,明確規定東北土地禁止耕種采伐,保留大片荒野以保持八旗騎射圍獵的風俗。自該道諭令開始,封禁東北正式納入國家法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清末,饑荒造成大量山東、河南等地農民“闖關東”,進入東北,開墾荒地。富庶的黑土地為東北梟雄逐鹿天下提供了保障。“東北王”張作霖成為北洋時期的重要軍閥頭目。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國取得東三省控制權,後扶植清末代皇帝溥儀建立“滿洲國”,作為全面侵華的戰略第一步。滿洲國成立後,成為了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1945年,東北地區工業規模已經超過日本本土,達到亞洲第一。從沈陽到大連的沈大鐵路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大小城市連成一片,成為當時世界上有名的“綿長工業區”,而沈陽鐵西區則被譽為“東方魯爾”。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夕,東北地區城市化水平為11.5%,1942年達到23.8%。由於中國日本都已基本被二戰摧毀,偏安一方的滿洲國其工業規模超越日本躍居亞洲第一。這都足以證明東三省的經濟基礎和潛力。而中共起家的資本,也是林彪率領四野從東北一路南下打到廣東而奠定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9 秒